2015年9月26日

太陽的孩子

電影一開始就是花東依山傍海的美景,沿途「海景農地」的房地產立牌述說著大片農地(綠油油的新秧或是黃澄澄搖曳的稻穗)帶來的視覺公共財,逐步私人化,變成觀光飯店、別墅、民宿的戲碼。


尤其是想起了今年五月在比西里岸的日子。

緊鄰我們耕種Mamo Fusay的田地,就是一片已經被賣掉,整掉所有的作物、老茄苳,換上變葉木這類「庭園植物」,為此T寫了篇文章「白浪的稅改與成功的海景農地」,每日的耕種也偶爾伴隨隱身在山林中的挖土機聲,趁著休息時間,環境資訊協會的工作人員也會帶我們尋聲去看看怎麼回事。
光禿禿的鄰田
就是這份可以看到三仙台的美景引發房地產投資的覬覦
如同劇中女孩Nakaw所說:「祖先的土地放著長雜草(跟賣掉)有什麼不一樣」,在比西里岸幫Mamo種田,收成其次,重點是讓土地保持耕種狀態,人與之有連結才不會輕易賣掉,同時也能第一手取得田地變化的資訊,進一步採取行動。

臨田雖已落入投資客手中,工作人員見到光禿禿的土地像是長了妊娠紋一樣有土石流的前兆,聯絡成功鎮公所才發現,臨田開挖的面積遠遠超過當初水土保持申請的面積,而且還有侵占部分國有土地。(就景觀專業而言,這真是最糟糕的整地示範:完全不保留原來的樹木、不最小化填挖、不尊重原始地形。題外話:請支持景觀師立法通過!)

除了Mamo Fusay的兩塊田,協會也協力賴家水田,(為了將來的「觀光發展」)下賴家水田旁一條沒有氾濫記錄的野溪,在沒有取得週邊地主同意的「野溪整治」工程就開始進行了,「生雞蛋的無,放雞屎的一堆」工程模板所用的機油還傾倒到賴家水田裡,懷疑這是導致稻稈變黑的原因。環資工作人員的舉報電話引來縣府官員從台東市大老遠開車過來會勘,而後公所也不得不過來關心。(在我五月底離開時,故事發展至此。)
下賴家水田旁的「野溪整治」工程
台東縣政府官員接獲舉報後,前來賴家水田視察採樣
劇中「水稻、挖土機」也讓我聯想起苗栗大埔徵收,在比西里岸以工換宿一個月「親身」見識到幾股蠶食鯨吞台灣農地的力量,或許電影劇情是虛構,但類似的土地悲歌卻是很真實的,而且上賴家水田旁也有一條百年水圳,還有電影中冒出幾個我還記得的阿美語〔a ni ni(現在)、ni-ki(孩子)、faki(叔叔、伯伯)、ina(阿姨、媽媽)〕都讓電影不只是電影。
上賴家水田旁的水圳也有待重新疏通

--> 趕快把照片洗出來寄給Mamo

延伸閱讀:
太陽的孩子在哪裡(行動專頁)
http://www.cet-taiwan.org/node/2219
詳解《太陽的孩子》,你必須知道的複雜事。(內文微雷小心慎入)
http://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7854/1210091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