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3日

看完「生命清單」

昨(20150902)晚拿到「生命清單」,看到兩點,今早起來,想說看一點再去做其他事,結果不可遏抑看到完,總共不超過24小時。覺得結構很像「P.S. I love you.」,卻也不失好看。

從小我就愛看小說,上國中常常也是週末買了本新書,就看個不停。這兩年看了很多佛教、身心靈的書,以為自己「轉性」了,直到參加自由書寫工作坊、還在書店翻到「無法送達的遺書」,彷彿重新跟藏在身體裡的文青搭上線,之後這半年就陸陸續續看了「幸福陰影之舞」、「橄欖樹」、「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還有「生命清單」。

有些觸動我的地方吧!

-       -       作者是個輔導諮商師:最近有些靈光乍現讓我想去偏鄉、成為治療師
-      -       20072008年的「五年計劃」,我不敢面對,又問自己那些是「初衷」、「初心」嗎?還是只是把大腳塞到一雙華麗但卻會弄痛自己的鞋子
-      -       劇中主角設定成34歲,與我現在年紀相仿
-       -       第一個願望是「生個孩子,也許生兩個」,最後故事發展成為主人翁收養居家課輔學生的孩子
-       -       主角與學生時代的朋友重修舊好
-       -       養小貓小狗:聽媽媽說小時候,我對去動物園不如看路上躲在車底下的貓貓狗狗有興趣,而今我是個對貓狗無感的人,去比西里岸跟la mi相處,撩撥起想要養貓的衝動,現在又被生活一波波掩埋
-         -       「只有健康的人才會准許自己露出脆弱的一面」、「偶爾花點時間想像這樣的世界:不是教孩子堅強,而是教他們溫柔」
-         -       「就跟米開朗基羅一樣,我希望過去幾個月來,我已經幫你找到自己—希望我已經把那層剛硬的外殼鑿掉,讓真正的你浮現出來。」

過去這兩年,我一直再探索自己,透過閱讀、透過參加各種過去因為總總理由沒去做的事。現在的自己,雖然沒有完全脫掉「那層剛硬的外殼」,更多的時間我不再忽視感受、不再用某些理性、偽正面思考把情緒蓋掉,如果時空允許,我甚至引導自己把情緒宣泄出來。

「榮格與密宗裡的29個覺」提到「鬆」與「慈悲」反而更容易改變、更容易達成目標。是的,執著在某一個點不放,註定要成為悲劇演員。活了三十幾年,要到最近,才感受到這份輕鬆的美好,既然人生如夢幻泡影,何不選擇演齣喜劇呢?「從寬解釋」也體現在這份清單的完成,生個孩子,不一定要自己生、當個超棒的老師,不一定是站在講台上的老師,居家課輔,一對一教學何嘗不是老師?面對即將來臨的解說員培訓我時常反覆,這本書似乎傳遞某種訊息給我:去吧!誰曉得這會領我看到什麼樣的風景呢?

2 則留言:

北展㫥 提到...

你/妳的文章對身心觀照很深入、謝謝分享

KaCHeNG 提到...

謝謝鼓勵!把內心的想法寫出來本身就是一種療癒,有人看+留言真是最大的鼓勵!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