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看報紙、Facebook,偶而看電視新聞,真叫人覺得台灣前途十分悲觀。
然而,若是親身與人接觸,那你便會發現,台灣真是處處充滿感動,有很多人默默地為更美好的明天奮鬥著。
7/28千里步道之「里山的守護與手護:郊山步道鋪面調查培力工作坊」
幾乎消失了兩年,很高興千里步道的夥伴還認得我,也非常感動,他們持續為更友善的環境努力不懈。
只要曾經走過幾回郊山,就會明白硬硬的水泥步道超難走,於是很多人在步道旁又「另外走出一條步道」造成對環境更大的衝擊,於是公家白白花大錢整修的步道,非但沒有達成它預期的效果,反而帶來負面的影響。
七月襲台的蘇立颱風在雙北市吹倒了五千顆樹(颱風隔天爸和我走在路上確實看到好多顆樹傾倒,折斷的樟樹枝,發出天然的香氣)。事實上在北部,蘇力只能叫輕颱而已,然而何以吹倒這麼多顆樹呢?雖然颱風是天災,但是五千顆倒樹卻是人禍。種種原因,包括『花盆未脫、塑膠袋或不織布未解,甚至失根的老樹,以水泥「澆灌」的行道樹』,沒有給樹木足夠的空間長出樹根,難怪不堪蘇力一吹。
雖然早就知道水泥化的問題嚴重,再次遇到這群志同道合的夥伴,講起這些議題,還是讓我熱血奔騰,或許與我長久在幻想的imaginative foundation有關,緣起為一位以前在美國的同學在臉書上說假如他有一筆錢,他要成立甚麼樣的imaginative foundation。
現暫名為「慢速幸福促進會」:旨在城市間促進行人、單車族、娃娃車以及輪椅使用者的幸福
關鍵字:綠蔭、無障礙、安全,不同交通模式的共榮、環保,與自然和諧共生、藝術即生活,生活即藝術、土地信託
細節:減少不透水鋪面、雨水收集、社區參與、道路縮窄
最近我就在想要有一批人去某些路段測量車流量、車速,才有數據作為證據,推動道路縮窄。這跟鋪面調查有某種異曲同工之妙。嘿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