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回BT短暫回台探親,我想離開台北市區,走走。桃園、陽明山、宜蘭三個選項,BT又選了宜蘭。
倆佰甲
從六月回台灣,BT的朋友MD就和BT聊起「購農地,作為小農第一站」的想法。這個想法持續發酵。而這次正逢遇上YL尋覓下年度的耕地,所以也讓我們認識了「倆佰甲」及其核心人物YWC,原來他們的目標是要做「小農,『公』的那一塊」,包括老鳥帶菜鳥經驗的傳承、碾米廠、穀倉…
從六月回台灣,BT的朋友MD就和BT聊起「購農地,作為小農第一站」的想法。這個想法持續發酵。而這次正逢遇上YL尋覓下年度的耕地,所以也讓我們認識了「倆佰甲」及其核心人物YWC,原來他們的目標是要做「小農,『公』的那一塊」,包括老鳥帶菜鳥經驗的傳承、碾米廠、穀倉…
YWC與我們分享,今年也是他第一年種田,他正過著「半農半x」的生活,他每天早上五點到七點下田,沖澡之後到宜蘭城鄉基金會上班,往往是最早到辦公室的。每天兩小時,一個人可以照顧八分地(這個數據待查證,BT說是兩甲以上)。他說其實只要種一分地的稻米,就可以不用買米了耶!聽起來不難耶!讓人很心動。(一分 = 三百坪)
YL可能的下年度耕地 |
還聽到一件吊詭的事:當一棟一棟的「假農舍」蓋起來時,這些不想蓋假農舍(也沒錢蓋假農舍)的小農,卻很難找到住所。
「倆佰甲」就是以募集到「兩百甲友善耕種的田地」為目標。過去休耕補助的條件是土地全年不得耕種,所以小農要找到田地耕種還真難。但是,不知為何,今年規定遽改,改成「只能休耕一期才能領休耕補助」,於是便有大量的農田釋出。(真是很不錯的新規定耶!土地不會完全閒置、有可能釋放出來,也減少猛噴除草劑到完全損壞地力的弊端。)
BT大學時代有群好朋友(包括MD、YL),各自在社會上打滾了好幾年,如今,透過「小農」,再度聚首,而且現在大家都有了一點積蓄,似乎可以一起為土地作點甚麼。
非常清澈的公埔圳 |
星期天才聽到「宜蘭示範步道」,隔兩天去宜蘭,就拖著BT一起去。冬山鄉的八寶與太和村都不太有名,可以稱得上是「私房地點」。一開始沿著公埔圳走,岸邊也自然長出許多水邊植物,還有一些階梯讓人親水,水裡到處都是悠遊自在的魚(惠子:你又不是魚,你怎麼知道他們悠遊自在?),讓BT覺得來走這個步道有點值得。
不過綠樹才種下去沒多久,尚未成蔭,還是很熱,期待這條示範步道快快完成、快快成熟!
再次感動千里步道的行動力,雖然人不是很多,資金更不用說了,卻一直看到他們的具體成績。
更多宜蘭小旅行的照片,請點:
![]() |
201307 宜蘭小旅行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