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
BT要留在新加坡繼續賺錢,不跟我回台灣,嗚嗚~我好想他喔!
-
庶民食物
酸柑甘蔗汁、檸檬甘蔗汁:甘蔗汁台灣也有,但是不如新加坡普及,而且沒有加味。加點酸酸的酸柑或檸檬,風味更佳!
Kopi、Teh:即加了煉乳的咖啡跟紅茶,午飯來一杯,快樂似神仙。
仙草豆漿:雖然台灣也有「仙草」跟「豆漿」,但是混在一起,看似怪異,但還真速配。
水粿:小型的碗粿,淋上油菜脯,是絕佳的早餐。
Nasi Pandang:馬來雜菜飯,像是台灣的自助餐,有各式各樣的菜供君挑選,微辣的滋味很適合四季如夏的南洋。
Otah:將還吃到魚肉的魚漿加入椰漿,包在班蘭葉拿去烤,一度曾經想要引進台灣,哈哈!
Prata:印度煎餅沾咖哩
過往在美國,BT和我練過Bikram熱瑜珈和Power Yoga,停滯了好幾年。直到今年初Grassspirit免費為幾個好朋友示範艾揚格瑜珈,BT和我才又重拾對瑜珈的熱愛,而且看到嶄新的面貌。
示範當天,Grassspirit馬上點出BT的一些問題,微調之後馬上就可以看到改善,讓BT和我十分佩服。回到新加坡之後,找到了一家全是艾揚格認證老師的瑜珈教室。事實上瑜珈動作大同小異,所以在美國其間,大概見識了所有的體位法,然而艾揚格瑜珈對於每一塊肌肉的要求,讓我感覺:過去只是把動作做出來而已,並沒有正確使用肌肉跟骨骼。
艾揚格瑜珈讓我體認到,即使是最簡單的站姿山式都大有學問。每個動作腳板都要三點著力,大腿也因而用力,胸向外挺,肩往下,但又不能緊繃。知道這些「眉角」,既可以避免受傷,再配合輔具更容易做到理想的體位。
尤其搬到新家,離瑜珈教室只要走路五分鐘,離開新加坡以前,天天練瑜珈,平常日可能只有三到四個學員,覺得場地無比寬敞,又得到老師充分的指導。每次練完總有十分舒暢的感覺。連媽媽都感受到練艾揚格瑜珈帶來的好心情!
雖然現在台灣已經有老師在教艾揚格瑜珈,但是卻沒有一人得到認證,明年初會有一位老師參加檢定考試,順利的話,明年就會有第一個經過認證的台灣艾揚格瑜珈老師,教室器材跟輔具都很齊全,不過位於南勢角。
-
馬來西亞品種榴槤及其周邊產品
我其實也沒有超級喜歡吃榴槤啦!榴槤是在地食物,而且甜而濃密,幾乎可以取代對甜食的嚮往。據說,這裡的榴槤都是自然熟成落下來的,而且我對馬來西亞品種似乎更有好感(相對更巨型、肉色較淡的泰國榴槤),週末偶而會自我感覺良好地準備便當盒,去附近超市買顆現殺的榴槤回家享用,我吃得津津有味,而BT卻始終覺得討厭,要躲得遠遠的。
除了新鮮榴槤之外,新加坡人也充分發揮創意,製作出各式各樣的榴槤甜點,包括冰淇淋、蛋皮捲、銅鑼燒、泡芙…新家附近的貓山王冰淇淋,讓我到現在還在懷念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