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1日

煙霧迷漫的新加坡五日記


你說我幸還不幸呢?「回」到新加坡,愛情、親情、友情贊助搬家時,躬逢其盛?

當我星期一(2013/06/17)抵達新加坡時,從機長的天氣報告,就聽到了「Haze」這個關鍵字,當時微微想了一下是否會影響降落?但是一切順利,不到四小時就抵達新加坡了。煙霧繚繞,但,也不是第一次遇到了,沒什麼好大驚小怪。

第二天,努力在家裡打包,準備星期三搬家,整天門窗緊閉,全日放送家裡日四台電風扇。晚上BT和我戴上口罩,出門覓食。

第三天,搬家,煙霧持續著,路上戴口罩的人變多了, 我們不再像是異類。為不虐待搬家工人,整天開著冷氣。孟也詢問起煙霧。

第四天,整理新家,毫無改善。不過從新家的窗戶仍然看到快樂的小朋友,無憂無慮地在室外騎腳踏車,絲毫不介意。晚上
-       BT告訴我,他的新學校要發給每個員工五個N95外科手術口罩。(口罩已經賣到缺貨)
-       李顯龍總理發表談話,要全國上下一心,靜待危機解除。
-       老師宣布週六的畫圖課取消。

今天,第五天,還是沒下雨。

附上一則BBC新聞,茲證明煙霧確有其事。


接下來,進入個人臆測與評論

每隔一段時間,新加坡的空氣就會瀰漫燒碳的味道,這時候就知道,印尼又再燒東西。傳聞說幾天之內,新加坡的部長就會飛往印尼,洽談「空污防治費」事宜。通常,煙霧並不會持續太久,因為新加坡很少連續一星期不下雨,其實,一下雨,事情就解決了。

某種程度上,新加坡就是被印尼霸菱,印尼錢不夠用了,就開始燒東西,以索取保護費(保護新加坡免於煙薰)。印尼說這是自然的一部份,我不相信,說是火耕,我也不相信。我甚至懷疑,這次印尼算好風向時機,看準最近都不會下雨,大規模焚林,要大幹一票。

我不知道,這種模式是何時開始的。我不禁聯想起最近台灣漁船被菲律賓掃射的事件。台灣相對菲律賓有錢,每次遇到事情,就是用錢息事寧人,然而菲律賓土匪軍的胃口,就被養得越來越大,殺你幾個人,也不在乎。

(強調一下,我對菲律賓政府很有意見,但是另外一方面,是很同情菲律賓人民的,他們也是爛政府之下的受害者。)

當「利誘」一點用處都沒有的時候,必要時刻必須使用「威脅」手段,適當地擺出強悍姿態,反而可以預防暴力事件。怎麼說?若是第一次台灣漁民被菲律賓挾持之後,台灣軍方就開始護漁,是不是就可以預防菲律賓對我們的漁船掃射?

同樣地,每次印尼焚林,新加坡就只是拿錢過去,要求印尼做好火災防治。想想,這些經費是否專款專用?還是又落入政客手裡?照印尼政府的說法,錯在:
  1. 外國棕櫚煉油廠
  2. 農民焚林

這些經費,是不是真的拿來作稽察?是不是用來改善農民的生活?

新聞說這是四年來最糟的空氣污染,表示之前曾經有過更糟的狀況。或許,這是要住在這島上的人好好思考一下了。而我,一起經歷了這個事件,只用「倒楣」兩個字作結論,未免消極,我想了一些:

-       與鄰國的關係。台灣跟新加坡都是小國,相對於周圍的東南亞國家,我們相對富有。但是我們是不是表現地財大氣粗?我們是否善待為了討生活而必須來臺灣的外勞外傭?對於鄰國的災難,我們是不是更願意以一種哀矜勿喜的心態去看待?甚至伸出援手從根本去改善?

-       人跟自然的關係。我們可以從自然中隔絕而生活嗎?雖然我們可以用人工的手法,再造流水綠樹,但是更大規模的碧海藍天呢?空氣是我們最覺得理所當然的維生必需品,同時,我們就從氧氣/二氧化碳的交換之中,與大自然產生必要的連結。

-       自己健康與外在的關係。SARS來,我可以不帶口罩,當時我不怕細菌病毒。而今,我卻怕空氣污染。這似乎是要逼我去面對對於身體健康的信念,難道我認為身體天生健康可以抵禦細菌病毒,卻無法排除懸浮顆粒?當然我們不是傻子、不是義和團,對於各種污染視而不見、自我感覺良好。願是基於對於土地的愛不去污染,而非基於恐懼。

最後,還是希望趕快下場雨!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