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9日

20141019 第二次擔任濕地區駐站解說員


第二次擔任富陽生態公園濕地區駐站解說員,主要傳遞生態大殺手~牛蛙與螯蝦的概念,從源頭斷絕民眾放生放養。感謝何老師提供活跳跳的牛蛙與螯蝦還有牛蛙吃牛蛙的照片,光是這些「教具」,就足以吸引民眾駐足了。

前一晚上,我稍微查了點資料,第二天馬上派上用場,如:台灣本土蛙類每次產卵約三百顆,牛蛙可產下六千到一萬隻,這懸殊的數目字,馬上就說明牛蛙在台灣變成強勢入侵種的原因之一。

與民眾互動也促進成長,昨天遇到一位曾經開過寵物店的阿伯,他本來就知道螯蝦挖洞的天性,還反問我「你知道為什麼嗎?」我當然不知道,阿伯說是要冬眠,且當水源枯竭時,有地方可躲。但是在台灣需要冬眠嗎?上網一查,才知道螯蝦確實挖洞避旱的特性,這也是成蝦演化成為適應變遷環境的一項特性。

阿伯還說牛蛙就像鰻魚,雄蛙可使別種青蛙的卵受精成為自己的後代,這有可能嗎?目前還沒證實。

例行導覽結束之後,因為有民眾問道:既然這兩種外來種都這麼厲害,那麼誰會吃誰呢?我便問何老師同樣問題,何老師就說:來做個實驗吧!抓了兩隻螯蝦放進牛蛙的箱子,開始並沒有什麼動靜,各佔據一個角落,我們以為牠們井水不犯河水。等到大夥人吃完飯,再拿起飼養箱一看,只剩牛蛙。我還問何老師是否將螯蝦拿起來了?並沒有。太不可置信了,但淺淺的水,確實漂浮著像螯蝦殘足殘殼的碎片,野百合還說:早上牛蛙看起來沒什麼精神,現在吃了兩隻螯蝦,眼睛都亮了起來。

實驗結果顯示:牛蛙會吃螯蝦。但是,這次放下去的螯蝦明顯比牛蛙小很多,假如是體型不太懸殊時,誰又會吃誰呢?

本來以為第二次駐站解說沒新鮮事了,結果光是牛蛙跟螯蝦就發生了許多故事,看來下次駐站又多了更多題材。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