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3日

六度(波羅蜜)與四攝(法)


這是九月21週末學佛五講的一部份內容,加上我看書的一點筆記。

六度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
四攝法:布施、愛語、利行、同事

六度波羅蜜,是指六條到達解脫彼岸的修持方法,偏向個人的內省功夫(自度);四攝則是說與他人相處之道(度他)。
六度波羅蜜
對治超越六障
布施
慳法(貪)
持戒
惡業
忍辱
恚心(瞋)
精進
懈怠
禪定
亂心
智慧
愚痴(痴)

一般人都會以為布施是捐錢,然而佛教裡的布施,不只有財布施,還有法布施跟無畏布施,前者是將正面的想法念頭傳遞出去;後者則是給予他人勇氣面對逆境與苦難,以上都是對別人的「外布施」,更重要的是對自己的「內布施」,練習「捨」心。

南懷瑾在「金剛經說甚麼」,就曾說:『布施就是能捨;捨並不是叫你光把口袋裡的錢掏出來,而是一切的習氣都要捨掉,改變,丟掉,把整個人生轉化。放下也是捨,萬緣放下就是布施,這是內布施』

在「藥師經的濟世觀」也提到『布施,不一定是金錢,處處給人加方便,嘴巴上、手邊上順便幫人家一點忙。心理上解脫得開就是內布施。』

忍辱也跟平常理解的忍辱有點不一樣,這裡是指生活的大小不如意。要理解到無常,然後用平常心看待。

再次借用南懷瑾的話:『一切不如意就是辱,受一切痛苦就是忍辱。忍辱波蘿蜜:忍辱的時候有痛的感覺,有非常痛苦的感受,而心念把痛苦拿掉,轉化成慈悲。要入世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

精進,是努力不懈,突破超越跨越原來既有的思考模式與行為,要能夠超越世俗/慣性處理事情的方式。

大家大概以為我說「把上班當修行」,是在開玩笑,但是還真有幾分真實,因為我在這裡要捨掉許多貪戀---對美食(公司附近的食物真是糟透了)、對時間的執著(平均離開辦公室時間是晚上九點,對我真是非常大的考驗)、對規律作息/健康生活的執著(平均一個月一次大熬夜)能待多久,就看我的能耐了。

另外,我對某些小錢十分計較,例如搭計程車若是平時都是十塊新幣就能到達目的地,今天多了一塊,我心裡便要算計為什麼了起來。這時候,一方面是金錢上要「捨」,更重要的是要懂得轉換心情,想說一塊錢也沒什麼,遠離自己小氣的既有思考模式。要把自己拉出來不容易,但是能夠跳脫,也就解放了。

我對生活的細節有許多要求, 像是某些東西要擺在哪裡、衣服要早上洗、晚上要十一點以前睡、早上要九點以前吃早餐其實讓BT倍感壓力,也曾經是我們許多爭吵的引爆點。捨掉這些既定的要求,也是放過自己。

接下來說明四攝法,著重與他人的相處之道,布施是重複的,一樣是包含:財布施、法布施與無畏布施,而此時真有眾生,作為對象,布施的目的在於始眾生得利益。在此法師對無畏布施的解釋是:散發出慈悲與智慧,讓他人能無所畏懼地親近你。像是走在森林裡,小松鼠是否感到一股殺氣騰騰躲得遠遠的?還是願意在你附近出現?

愛語,則是發自內心欣賞他人生命散發的力量。人都喜歡被肯定,肯定他付出的努力,要具體地讚美。如:
A今晚煮飯,問大家:你們覺得今天的飯菜好吃嗎?
B:(漫不經心)嗯!還不錯。
C:豆腐很入味,菜脯蛋又厚又軟好好吃喔!
C的讚美就讓人覺得比較不一樣。

利行:服務人群,真正幫到他,去想怎麼對他才是最好?法師舉的例子是關於一家馬來西亞的華文報社,若是社會上需要救濟的人,一經報導,善款就會像雪片一般匯入。話說有對姐弟,父母因車禍去世,因為有先見之明,所以,報社的編輯群就將善款存入一個教育基金帳戶,只有報社編輯可以按時按需求動用。果不其然,不到兩年時間,姐弟的其他財產都被親戚蠶食鯨吞,就剩下這個教育基金。

同事:一起做某事。像是幫憂鬱症患者一把,除了告訴他,多去運動,多去走走更重要的是陪著他一起做這些事,一起去運動,一起去曬太陽,去做義工同時告訴他這個世界的美好,如:你看!今天的天好藍,雲好美喔!不要期待他一次就會走出來,慢慢一次兩次三次,漸漸地,他也會把走出來。

報告完畢!請稍息~

2 則留言:

GGs Adventure 提到...

謝謝分享!

不過我沒有立正看說~ :P

KaCHeNG 提到...

呵呵!謝謝耐心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