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6日

人生的黃金時段


Olive Kitteridge是享清福其間看完的。

雖然是普立茲得獎作品,但是從頭開始就覺得很平淡,就是在講住在小鎮裡的退休老師Olive Kitteridge的故事,直到Tulips這段最後一頁:

“There were days---she could remember this---when Henry would hold her hands as they walked home, middle-aged people, in their prime.  Had they know at these moments to be quietly joyful.  Most likely not.  People mostly did not know enough when they were living life that they were living it.  But she had that memory now, if something healthy and pure.”

最近又重新想到這一段。 可能也是在全書平穩語氣的鋪陳之下,書寫到這裡,才出現它的勁道,也才在一種完全不說教,顯現出一種最平凡但也最難發覺的道理。

prime time指的是電視的黃金時段,人生的青壯年。在此,我就把它解讀成人生的黃金時段。

我一直在期待變動,或說期待未來。念國中的時候,希望趕快念高中;念高中的時候,希望趕快進大學;大學畢業之後,期待出國念書;到了Ann Arbor,希望趕快畢業;畢業了又希望趕快找到工作;找到研究所畢業的第一份工作,又希望趕快換工作直到現在,我又隱約期待搬到下一個地方。

捫心自問:可曾真實好好享受當下?即使是我曾經最痛恨的香港,如今也叫我回味它的粥、飲茶點心、二樓書店、很好買的商場、銅鑼灣午餐聚、山景海景、山友…回想起來,自己真是一個很蠢的人。

或許只有在嚥下最後一口氣的時候,才能夠知道哪個時段是人生的黃金時段,所以非常有可能正在渡過黃金時段而不自知。結論是:去找出當下的美好,好好把握每一天,而不要等到過去之後,才追憶沒有好好珍惜。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