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5日

學佛五講暑假作業

自從開始上班就沒時間寫部落格,雖然上班其實是激發我更多靈感,讓我有更多東西想寫。不過實在是太忙了。下週二學佛五講的下半年度課程要開始了,唉!還不知道能不能早早下班去上課咧!不過作業還是要寫起來,也算一篇。


暑假作業:
  1. 簡單敘述上學佛五講以來印象最深刻的故事一到兩則,並說明之。
921生還者每次上課睡覺的故事,讓我印象非常深刻。故事是發生在台灣某社區大學的教室裡,有位甲同學每次上課都在睡覺,讓老師很苦惱,老師先是利用各種聲響來吵醒甲。不見效之後,又嘗試不同活動,像是自我介紹或是每個人唱首歌,試圖得到甲的反應,但都沒有得到預期的效果。後來老師漸漸不再多想,沒想到甲同學持續來上課,但仍是夢周公。最後,反而是這位同學,主動道出自己的故事,原來過去甲與家人住在博士的家,但是921地震家破亡,從此對睡覺充滿恐懼,因為夢中會回復到過去幸福的景象,但是夢醒又剩孤零零的一個人。沒想到在課堂睡覺,反而讓她很安心,因為睡醒之後,同學都還在。

最後法師的結語是: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故事,彼此不知道其中因緣,何不給別人多一點寬容些呢?

在法師鋪陳之中,我隱約就感覺到背後必定有個故事。回到家後,當我轉述給同樣身為老師的先生時,明顯可以感覺當老師的人是很介意學生上課睡覺的。(他說:每次都睡覺,幹嘛來上課?)

太多時候,我以簡短的對話甚至只是一面之緣,對人對事做出很主觀的判斷,並且生出相對的喜好或厭惡。然而世間一切都在不斷的變化,而且以自己的局限,並沒有辦法看到人事物的所有前因後果,我卻會把截取到的片斷放大成為全部。人的一生都看不透徹了,更不要說累世累節的因果了。最好的態度就是多為別人留點空間,多多正面思考。

  1. 第二講裡面的佛法正見,你認為最容易與最難實踐的是甚麼?為什麼?
「隨緣盡份」是最容易實踐的, 因為跟世俗(尤其華人社會)一般所倡導的努力、打拼「進取」的人生態度相符,雖然是佛學用語,也早就成為非常普遍的辭彙,類似「盡人事,聽天命」的概念。

「緣起性空」是最先提到的幾個佛法正見之一,同時也是更深佛法的基礎,很容易理解接受,但是很難實踐,因為它與一般人慣有的習氣不同,要能夠實踐,必須跳出自己,跟自己有一點距離,然後看到自己的行為舉止背後的心裡活動,凡夫(至少我這個凡夫)對於身體、乃至衍生出的思維、感受還有自我意識都有無比的執著,時常被各種排山倒海而來的情緒、感受淹沒,一點也空不了。

  1. 上學佛五講半年以來的最大收穫是甚麼?有什麼心得感想。
能夠上學佛五講是難得的機緣。在此之前我自己也正在囫圇吞棗地看些佛書,但是就是東一點,西一點,毫無系統,毫無基礎,直到開始上學佛五講,才算是有組織地學習了。

每週都充滿期待來上課,如沐春風聽法師解說,無論是小故事、舉例或是小組討論都幫助我更加瞭解佛法。課後,也會拿來與親朋好友分享,受益良多。每日早上的微笑早安練習,持續在用,尤其是上班之後,更需要給自己一點正面能量。
  
另外就是對於情緒起伏的察覺,當然我還是很容易生氣、不滿、抱怨,但是似乎不再完全隨情緒流轉,當自己一再想起時,也能夠提醒自己不要陷入「愛取有」的循環。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