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晚上要參加K和T的婚禮大吃一頓,中午就是配合魚蛋粉,最好的行程就是夏銘記魚蛋粉配合百老匯看電影。沒有預先查詢,當場選了"趁著光影旅行",是部紀錄攝影師李屏賓的紀錄片,在此之前,BT跟我都不知"攝影"在電影製作扮演的重要角色。
K是我在密西根MLA的同班同學,T原本同年開始在SNRE唸博士班,但是隔年就轉成MLA,不唸博士班了,所以新郎新娘我都認識,BT也算見過。
自從2007年畢業,就再也沒見過同學了。
其實他們去年已經在麻州結婚了,今年暑假要巡迴三站-香港(K的爸爸是香港人) 煙台(新郎在煙台長大) 上海(新郎大學唸復旦),補請。
而我去年得知他們在麻州結婚之後,就自己問K是否會在香港再辦一場,我要參加。呵!他們終於來了!
從照片得知,他們在麻州的婚禮是在一個自然保育區裡辦了,風景非常好,過去我曾經非常嚮往戶外婚禮,在自然保育區裡結婚,又有更深一層的意義。租借保育區或博物館作為婚禮場地,在美國似乎見怪不怪,我想在台灣也可以提供這項服務,一來讓更多人感受保育區的美麗,進而產生保護的意念;二來還可以增加保育財源。
星期六天氣很好,終於可以穿上,媽跟Mon非常多年前幫我添購的黑色洋裝,不得不佩服媽跟Mon,很會幫我挑衣服,在我沒試穿的情形之下,能夠找到這麼適合我的衣服,經過一番悉心打扮-粉底 蜜粉 口紅 高跟鞋 隱形眼鏡…,呵呵!有時候還蠻喜歡有這種場合,可以把自己打扮地美美的。
既然分成四攤,每一攤的人數就不是那麼多了。星期六在香港,只有大概八桌,定位為歸寧(指示牌上跟菜單上寫"于歸"-據說語出《詩經.周南.桃夭》:「之子于歸,宜其室家。」,專指女方擺酒)。大約七點來到婚禮場地,K和T立刻迎上來歡迎我們,並向K的爸媽介紹我們的身分,當然這還是個中式婚禮,所以距離表定開場時間7:30,還有許多時間。於是他們提供了簡單的飲料點心,讓大家先填填肚子,這真是非常正確,因為大概8:30才開飯。
八點多,K的爸爸上台開場,感謝各位到場嘉賓,介紹了幾位他的好朋友(蠻久的)。K的媽媽也非常簡短地說了幾句,之後輪到K(其中表達了對父母的感謝),最後是T。
前來婚禮的路上,我就問BT說:你猜今天晚上會不會有魚翅?(兩人應該都和我一樣重視"政治正確")會不會有鵝掌?(這是香港桌菜必定會出現的一道菜,但是我始終沒有興趣嘗試)
我們被安排和T在密西根的另外一對夫妻朋友同坐,我想我們是席間裡唯四用"國語"交談的人,而我們年齡也相仿。這對夫妻都是考古學家,BT和先生比鄰而坐,幸運地是,他們是這四人裡面最健談的兩位。相談甚歡!
K也換了兩次衣服,因此也敬了兩回酒,還算有機會聊聊。雖然沒有打麻將,但是吃完離開也超過十點半了。
星期天下午,我們還有一點時間跟他們夫妻聚聚,本來要去爬山,但是他們的時間太少了,所以就改成看看"羅屋民俗屋"(這對T當然是小兒科,但是對K倒是新鮮),然後吃飯的簡易安排。
這天聊了很多:
- K問我為什麼不喜歡香港?原因不外乎擁擠跟工作,很討厭每次吃飯都要排隊,尤其困在mall時,每一家都在排隊,沒也選擇。自從搬到九龍塘之後,情況似乎得到一些改善,因為交通方便,得以開發許多吃飯的地方-九龍城 旺角 油麻地 紅墈...
- 我問K為什麼要去唸地理博士班?她說她想要多一點理論基礎,長期想要多關注大波士頓地區的規劃 地景。--> Think Big!
- T提起了C,一位我們以前在密西根的共同朋友,他說C博士班沒唸完,回台灣去了。自從我搬離Ann Arbor,就沒跟C聯絡了。T說他申請MLA的時候,得到C很多幫助,其實我也是。因為一起上某堂課,結識了C,當C得知我想申請MLA的時候,她介紹當時唸MLA的一位學姊給我認識,安排我們一起吃飯,還教我可以跟哪些老師聯絡…。有機會再跟C聯絡上,聊一聊嗎?
- 晚一點T的另一位密西根朋友加入我們,Y是一位律師,很詳細地跟我們介紹"Foreign Corrupt Practices Act"(FCPA),這是大家以前從來沒聽過的法律,基本上就是禁止美國人賄賂外國官員。其實這並不是新的法律,但是最近才真正開始執行,因為這幾年來美國跟中國 印度的生意往來成長許多。背後的機制像是:A公司對中國官員行賄,B公司不想這麼做(或說沒有門道這麼做),於是A比B更能搶到生意。B公司找到FCPA,跑去跟美國官員說,你看我們有這個法律,你怎麼不執行?美國官員也樂於執行,因為可以增加財政收入。
非常高興見到他們,下次見到K跟T不知道是何年何月何地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