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30日

覓食逛社區:油麻地 九龍城 元朗

有時候為了覓食,會潛入一個從未拜訪的社區。假如是一個強力規劃出來的社區(以及其附加的商場),遇到的就是一堆熟悉的連鎖店;假如來到一個自然生成的社區,就會出現許多出人意表的小商店,販售的商品/服務五花八門,這時我們都會感覺"這裡比較像台灣",也比較有一些"小食"存在,小吃有時雖然不是很衛生,但是提供一種隨意的趣味,味道也可能是很令人驚艷的。

過去雖然曾經去過油麻地,但是似乎甚少離開彌敦道,今天為了某家餐廳往西走到新填地街。 開餐廳 開小吃攤必須造訪這區,可以發現專門的刀店 廚具店 餐具店...,爆米花機 大型蒸籠 油炸機...應有盡有。

不過,我們卻擺烏龍地吃錯家了,漫步之間正想要批評蔡瀾時,才發現正牌夏銘記。喔!充滿懊悔,罵了好幾聲x。走到聞名已久的百老匯電影中心,發現旁邊還有間Kubrick,書店之外,還有個DVD/VCD店,主流電影的價格是沒有旺角便宜,但是假如要看些非主流電影,非來這裡找不可,價格也不是太離譜。

BT很仔細研究了百老匯電影中心放映的電影,除了"皇帝無話兒"(King's Speech)以外,都很想看,當場就想看"愛,別讓我走(Never Let Me Go),只可惜下一場看完會太晚。時間彈性的我們,馬上發現明天四點那一場可以,於是當場就買了明天的票。離開之際,還看到油麻地警署,古色古香,原是香港三級歷史建築。

BT說,以後我們可能會經常來這裡看電影。回家的路上,包括夏銘記,也找到三間配套的餐廳了!

其他"覓食逛社區"的好所在:
元朗-水果種類多 便宜又新鮮,恆香老餅家蛋捲 串皇(路邊攤燒烤) 氹仔餐館(平價葡式燒烤)也很好吃

九龍城-推薦清真牛肉館 義香荳品 金寶越南/泰國餐館(非常到地,不收茶資 服務費,令我滿意) 豪華餅店(蛋塔可謂來港吃過最好)還有合成糖水(潮式甜品,主打蓮子 薏仁 綠豆傳統甜湯,料好實在)。我們還奇蹟似地發現台灣米酒(第一次在香港看到),好感動啊!

旺角-這裡真是應有盡有,不過週末人實在太多。

天后-我只去過一次,那也是小店林立,尤其是健康/有機食品店,裡面半數是台灣的農產品,價格大概可以賣到台灣的1.5 - 2倍,還是供不應求,逛過了,就會知道台灣農業充滿前途與希望。

官商結合的新樓 "新社區"不斷侵入這些舊社區,新樓往往"整合"許多小樓,變成一大樓。亮麗的大新樓意味著高房價高租金,原來小本經營賴以維生的低租金逐漸消失中,大型連鎖店取代小商舖,整齊劃一取代百家爭鳴鬧哄哄的氣氛,商品種類也隨之減少,消費者的選擇也就更少。

只希望小店家能夠持續找到地方繼續經營,在這頭消失的速度不要超越過在新的那頭生成的的速度,否則都市生活就嗚呼哀哉少了一味漫步探索的樂趣了。

都市更新並非全然美好...

後記:
不久我們又去百老匯看電影了,也順利吃到夏銘記。蔡瀾的口味還是蠻可以信賴的,這家魚蛋粉店,可以說是我來香港吃過最好吃的一家,或許也可以說是最乾淨的一家(魚蛋粉屬於平價食物,通常對於衛生無法要求太高),呵呵!吃得很開心,魚蛋類跟牛類都不錯!

3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皇帝無話兒"台灣片名叫"王者之聲"好像很有學問.

高房價與大量採購就讓小店無法生存, 除非是很有特色的店. 我有一次到龍山寺, 無意中逛到一些有趣的小店, 其中有一家二手書店部置的很雅緻, 只是有點替他擔心要如何生存下去.

在我的印象中, 香港應是高樓大廈與名品店. 看了你的文章了解每個國家都會有類似的社區.

多逛逛走走, 發現不一樣的香港. 或許可以寫一本香港遊記, 或"如何到香港旅行"這一類的書.

威威獅 提到...

元朗的確是一個好吃好玩的好地方。

匿名 提到...

昨天留言, 結果都lost掉, 希望今天能成功.

皇帝無話兒"(King's Speech) 台灣片名是:王者之聲, 好像很有學問的樣子.

高房價與大量採購與管理讓小店無法生存, 除非是很有創意的店. 據說台灣的生意由十大家族控制, 而香港是由三大家族掌控. 而一般人只好到他們公司服務.

David曾說退休後要開一咖啡店, 讓自己保持與人接觸, 想開就開, 想休息就休息. 大概這種經營心態才能生存.

多去走走逛逛, 發現大家所不知的香港. 我們印像中的香港是一高樓大廈擁擠, 名牌連鎖店的購物中心.

說不定寫一本"不一樣的香港" 或"香港全貌". 給自己留下美好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