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6日

Bali島人變(不)快樂了嗎?

老爹深愛小島度假,這已經是我第N次來Bali了(N>5)。我們去過關島 夏威夷 馬來西亞 帛琉 普吉島,最後還是重遊Bali島。

這幾次來我們姊弟三人都覺得Bali島人笑容不若十多年前和煦燦爛。吳飛飛甚至在想:會不會有一天Bali島人憤起驅逐外人,佔領六星級的旅館和海灘?

旅遊是無煙囪工業,但絕非零污染。人來了,食衣住行沒有不造成污染的。首先是蓋旅館,必定是綠地/農地變成的,旅館的用水(游泳池 清洗碗盤 寢具)大概是以萬噸在計算的吧!交通是一大問題,尤其是去Kuta或是Ubud,進出都擠得水洩不通,進到了Kuta或是Ubud傳統的小巷,便需在狹窄的人行道步行一邊吸往來車輛的廢氣。KutaUbud的小店完全爲外人而設,無論民族風的衣服 雕塑,或是用平面電視放送著澳洲獨有的澳洲足球賽的酒吧。

坐計程車前往Kuta那天似乎帶sai,去程遇到一個沒錢可找的藍鳥計程車司機,在搞不清楚狀況的情形之下,白白損失約台幣一百多塊,雖是小錢,心情便不如先前輕鬆愉快。晚上小迷路找餐廳之際,本是想問路怎麼走,沒想到問到一個摩托車司機,不告訴我們怎麼走不打緊,還猛力地跟我們說撘他的摩托車只要xx盧比,我們自己走要走上20-30分鐘,我們只好趕快說謝謝逃之夭夭(最後證明並不需十分鐘便可抵達)。走到汽車能走的大路,迎面而來的是問卷工讀生,我們想我們要花點時間看地圖,那就填一下問券吧!沒想到這也像是個騙局,要問我們的旅館之外,還要問我們的房間號碼,當然也是拒答走為上策囉!

觀光業或許提升當地人的名目所得,但是污染的土地 污染的心靈又是何價呢?開放中國人來台團進團出旅遊佔據好幾個版面,似乎是提升台灣低迷經濟的萬靈丹,是嗎?我嗤之以鼻。

台灣的硬體設施比不上東南亞的飯店,價錢也並不便宜,坐飛機出國都比在台灣旅遊划算,台灣的大學生畢業旅行早就往東南亞小島跑了,你拿什麼叫中國人來旅遊?假如台灣人只是賣弄著中國人對台灣的幻想,販售中國人自小從教科書裡讀到的日月潭阿里山還有血濃於水的民族情感,這豈是源遠流長的生意?當然不用提惡質業者抱著大賺一票的心態,購物劣質行程充斥,豈能增進兩岸人民的互信?

台灣當然值得一遊,但是沒有限制 沒有長遠眼光規劃的觀光,只是一場災難。過多的人潮往往帶來髒亂,也破壞當地的自然跟人文生態,九份是最好的例子,Bali島的KutaUbud是擴大版的九份。原味的小鎮只剩下土產店。

不丹的限額觀光是值得參考的。2002年十月經典雜誌51期專文介紹不丹,就讓我印象深刻:"一九七四年,不丹終於對外開放觀光。但價格高得驚人,每人每天需付兩百塊美金規費,並只能到政府劃定的部分地區遊覽,為的就是防觀光事業對傳統文化及人民 生活造成過度衝擊。以價制量的結果,兩千年的旅客人數僅約八千人左右。"2007-01-22商業週刊1000期用"最快樂的窮國"報導不丹,給忙著賺錢的台灣人另外的思考空間:更多的錢真的帶來更多的快樂嗎?

Bali
島人看著人聲鼎沸的海灘,是否懷念三十年前只有農業的寧靜?看見設下安檢的六星級旅館及其閒人勿入的私人海灘,會不會想為什麼我們不能去小時後玩的海灘了?只能當服務生伺候外國的大爺大娘?過去或許窮,但是大家都一樣苦哈哈地種田,誰也沒比較好;老澳老日老台來了,當司機當服務生收入比以前好,反而不是滋味。就像在Ann ArborMinneapolis我是窮學生沒工作,但我也自得其樂;搬到紐約雖然有份收入,看到奢華和財富的極限,反而覺得自己是社會的底層。

以前便有學長姊以Ecotourism,當時並沒有太用心去了解。這次很享受之餘,Ecotourism從我腦中冒出來,這個概念很值得思考,無論是旅行的人或是想要發展觀光的人。蘇花糕餅舖上的"責任旅遊 ",是個引子。

其實還是玩得蠻開心的,部分照片請見相簿

3 則留言:

GGs Adventure 提到...

ㄚ你不是要加入某連結嗎?

KaCHeNG 提到...

背你發現我在拖拉囉!看最後一段喔!

GGs Adventure 提到...

那連結的確不錯  頗符合我對旅行的概念呢我也把它加入我最近網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