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爹深愛小島度假,這已經是我第N次來Bali島了(N>5)。我們去過關島 夏威夷 馬來西亞 帛琉 普吉島,最後還是重遊Bali島。
坐計程車前往Kuta那天似乎帶sai,去程遇到一個沒錢可找的藍鳥計程車司機,在搞不清楚狀況的情形之下,白白損失約台幣一百多塊,雖是小錢,心情便不如先前輕鬆愉快。晚上小迷路找餐廳之際,本是想問路怎麼走,沒想到問到一個摩托車司機,不告訴我們怎麼走不打緊,還猛力地跟我們說撘他的摩托車只要xx盧比,我們自己走要走上20-30分鐘,我們只好趕快說謝謝逃之夭夭(最後證明並不需十分鐘便可抵達)。走到汽車能走的大路,迎面而來的是問卷工讀生,我們想我們要花點時間看地圖,那就填一下問券吧!沒想到這也像是個騙局,要問我們的旅館之外,還要問我們的房間號碼,當然也是拒答走為上策囉!
觀光業或許提升當地人的名目所得,但是污染的土地 污染的心靈又是何價呢?開放中國人來台團進團出旅遊佔據好幾個版面,似乎是提升台灣低迷經濟的萬靈丹,是嗎?我嗤之以鼻。
台灣的硬體設施比不上東南亞的飯店,價錢也並不便宜,坐飛機出國都比在台灣旅遊划算,台灣的大學生畢業旅行早就往東南亞小島跑了,你拿什麼叫中國人來旅遊?假如台灣人只是賣弄著中國人對台灣的幻想,販售中國人自小從教科書裡讀到的日月潭阿里山還有血濃於水的民族情感,這豈是源遠流長的生意?當然不用提惡質業者抱著大賺一票的心態,購物劣質行程充斥,豈能增進兩岸人民的互信?
台灣當然值得一遊,但是沒有限制 沒有長遠眼光規劃的觀光,只是一場災難。過多的人潮往往帶來髒亂,也破壞當地的自然跟人文生態,九份是最好的例子,Bali島的Kuta跟Ubud是擴大版的九份。原味的小鎮只剩下土產店。
不丹的限額觀光是值得參考的。2002年十月經典雜誌51期專文介紹不丹,就讓我印象深刻:"一九七四年,不丹終於對外開放觀光。但價格高得驚人,每人每天需付兩百塊美金規費,並只能到政府劃定的部分地區遊覽,為的就是防觀光事業對傳統文化及人民 生活造成過度衝擊。以價制量的結果,兩千年的旅客人數僅約八千人左右。"
以前便有學長姊以Ecotourism,當時並沒有太用心去了解。這次很享受之餘,Ecotourism從我腦中冒出來,這個概念很值得思考,無論是旅行的人或是想要發展觀光的人。蘇花糕餅舖上的"責任旅遊 ",是個引子。
其實還是玩得蠻開心的,部分照片請見相簿。
3 則留言:
ㄚ你不是要加入某連結嗎?
背你發現我在拖拉囉!看最後一段喔!
那連結的確不錯 頗符合我對旅行的概念呢我也把它加入我最近網誌了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