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7日

為什麼美國人不晾衣服?

收到 Southeast Como Improvement Association 五月的 newsletter,建議大家可以晾衣服,代替烘衣服以節省能源,烘衣機屬於高耗電的家電,每小時耗電750千瓦,每個家庭每年平均花費63美金在烘衣機的電費上。

今天又在報紙上看到Hanging the wash has meaning,訴說自己在後院晾衣服召來鄰人的不解,"…they politely asked if our dryer was broken”。晾衣服喚起她和過世的祖母一起做家事的回憶,那是少數自祖母在挪威小島的童年不曾改變的家務習慣。還有二十歲那年在巴黎寄宿家庭的經驗:"…Towels were stiff. What to American feels impoverished for me revives the thrill of Paris…”。她先生也搞不懂她,為什麼一個有兩個小孩的職業婦女,要堅持用比較慢的方法做事?"My husband rolls his eyes at my insistence on doing things the slow way.”

看來並不只是我的臆測而已,晾衣服對美國人並不是一種常態,"America is a land of churning dryer in basement. 讓我一個台灣人不解的是:為什麼美國人不晾衣服?大部分的美國人都是獨棟獨院,家裡這麼大,又有院子,而且相較於台灣,美國空氣乾燥,即使晾在家裡,也不會把家裡搞得很潮濕,還能增加點濕氣。

反過來說為什麼台灣人都不烘衣服呢?台灣人的家裡也並不缺一台烘衣機,但是在我家,大部分的時候還是天然風乾,只有像是接連下雨好幾天,或是像以前中小學時,一定要穿某件制服或運動服的時候才會用到烘衣機。而且我一點都不覺得晾過的衣服stiff,反而喜歡天然風乾後脆脆的感覺。

這個疑問讓我想起以前上Environmental Planning讀過的一本書:The Bulldozer in the CountrysideSuburban Sprawl and the Rise of American Environmentalism (Adam Rome. 2001.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USA.) 開宗明義就描寫二次大戰之後,工業的大量製造不只讓福特的T-Model普及,營造業也受到生產線的影響,在很短時間內生產出大量的房子,實現大家的美國夢。

為了讓房屋生產成本更低,加上家電業者大力推廣使用家電的摩登生活,還有電力公司看不見的手,許多過去能夠讓房屋自然冬暖夏涼的措施,像是閣樓、通風走道、陽台、天窗,甚至紗門紗窗都不必了(開空調就好啦!根本不必開窗戶)。這麼一來不但讓蓋房子的速度更快,房價也更便宜更有競爭力,創造出來的額外需求也讓家電業者和電力公司笑得合不攏嘴。

大概是因為這樣,美國人的大房子並沒有一個專門晾衣服的空間,所以他們都需要一台烘衣機,而且還要加入一種會使衣物柔軟蓬鬆的纖維。

3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台灣人為什麼不烘衣服?
我爸媽來Ann Arbor住的6個禮拜間,自己洗衣服,而且從來都不烘乾.寧願掛在車庫或是utility room裏... 之前婆婆來幫我坐月子也一樣,冬天裡還是堅持"自然乾".
我媽說怕衣服會縮.
但我想省電的"天性"才是一大原因.

來美國看美國人的生活,過美國人的生活後,才發現台灣人真的很有節儉的美徳. 省水,省電,凡事能省則省. 或許這是島國資源有限下培養出來的韌性,也或許這才是對待環境資源應有的態度...

爸媽來後,說我用水用電好像不用錢的樣子. 也看不慣我們草率的垃圾分類方式...在這方面,台灣真是走在世界的前端吧!

KaCHeNG 提到...

只能說美國人太幸福了,生活在這麼一塊資源富饒的土地上。(題外話:應該放寬移民限制,紓解其他國家的人口壓力)

當資源看似取之不劫,用之不盡時,人就會有浪費的傾向,美國水費想必是極低的,因為從到美國以來住過/詢問過的公寓沒有在收水費的。電費應該也是相對其他國家便宜。土地也不用說了,多蓋幾個垃圾掩埋場也不必擔心會有居民來抗議,所以也沒有強烈動機垃圾分類或回收。不過,現在美國人也開始發現車子省油有點重要,因為石油並不便宜。

p.s.今天看到一個印度鄰居在晾衣服

匿名 提到...

美國人好像覺得晾衣服不太好看
好像只有在所謂的"不好區"才看見人晾衣服
我覺得是不同生活習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