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我們的婚禮完滿落幕,我還是沒有忘記中間痛苦的準備歷程,雖然只有幾個星期,那時情緒一直都是起起伏伏,我盡量讓自己開心點,跟自己說不要太計較,一切都會過去。但是我的情緒到訂婚前一天晚上決堤,暴增的婚宴桌數加上前幾天談及到政客即將列席致詞,讓我倒彈到極點,根本想直接跳過結婚這一段,飛去日本度蜜月或是發狠上演個落跑新娘。
我跟BT爸或許是這場婚禮中意見最相左的兩個人。對我來說,結婚是男女雙方平等的締結;對BT爸,"嫁過來,伊就是lan e人",BT這麼轉述。我希望有一個小而美的婚禮;BT爸要一個盛大"有面子"的婚禮,BT哥哥結婚在菜市場擺流水席,而這回BT爸首先提議在活動中心舉辦。
一切的痛苦都來自這南轅北轍的觀念以及沒有盡早表達自己的意見。許久之前我曾經夢想過有小義大利麵店的婚禮,有錢的話,辦個露天花園婚禮,等到真的要結婚了,卻又不在意在什麼場所舉行,在意的是婚禮的內涵及意義,想太多讓自己沒辦法單純只做個美美的新娘。
對於儀式有十分複雜的情緒,明白儀式是文化不可磨滅的一環,希望自己的婚禮除了商業元素之外,也能夠有一點什麼,但是傳統文化下的婚禮令我倒胃,樣樣形式反映了父權以及以男性為中心的思想:女人是附屬的,婚禮像是女人的所有權移轉。雖然只是一天而已,只是形式而已,但當下要我說服自己行禮如儀卻太難,因為那象徵著自己再次用身體實踐來強化這股傳統的力量。
如今回想,卻又雲淡風輕,一切都成為過往雲煙,留下的就是照片和還叫不太出口的"爸媽"。我還是我,實質的生活並沒有什麼太大的改變,尤其是回到美國,跟"新家庭"並沒有太多的往來。
之前度完蜜月BT直接回來美國了,因為學校要開學了;我所有的課程都結束了,於是又回台灣(算是度假吧!呵!),這時便有人問:那你現在是住哪裡?當然還是我家。之後又遇上過年,BT不在台灣,當然還是在家過年囉!更何況我就是特別回台灣過年的啊!三年沒回台灣過年了耶!以往我大概一年才去BT家一次,這會兒結婚後,某天竟然接到BT爸爸的電話,要我u eng "tng-去"坐坐,於是過年前約一星期,媽媽陪我一起去BT家坐坐(堂哥事後聽說,笑說像新生訓練,還要媽媽一起去)。到了過年,我沒打算去BT家坐坐,竟成了眾矢之地,爸爸和妹妹都說我應該去造訪,算是幸還不幸,除夕晚我生病了,便免除了我的"義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