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3日

7/13接連兩場解說:富陽公園+中研院(上)

7/13接連兩場解說,早上富陽公園我粉墨登場擔任駐站解說員,下午去到中研院由鄭大哥及純如姊為我們解說。

早上:
富陽公園守護志工任務有三種:1. 解說 2. 巡守 3. 蛙調。結訓時,我選擇蛙調組,因為我喜歡看青蛙,但是青蛙多是夜間活動,所以蛙調自然也是要在夜間出動,可是對於黑夜之中在森林之中走動,有種還沒克服的害怕。

推拖了幾次蛙調,想說來試試看解說組好了,本想說要「一塊人給人找」,幸好生態池要傳達入侵外來種概念,我本來就懂,而且我們準備有活跳跳的美國螯蝦和牛蛙,不只是小朋友連大人都很容易被吸引。

大家都很幫忙,除了荒野的專職、帶隊的何老師、信成大哥還有毛毛蟲,都會幫我補充,然後我就現學現賣啦!呵呵呵~

以下是我速成的說辭:
當我看到有人來到生態池時,我會吆喝來看的螯蝦和牛蛙,假如是小朋友我會問來看看水桶裡面有幾隻螯蝦(總共有五隻,但是有幾隻比較小,不仔細看看不出來),然後會抓一隻看他們的「螯」,不只是最大的那對是「螯」,連其他小腳都是分開的「螯」,所以他們的殺傷力是比台灣本土的螯蝦來得大。
裝在水桶的螯蝦(有點反光:P)

志工們自製的捕蝦籠(備有蛙類逃生梯)
但是,美國螯蝦對生態最大的危害,其實是他們會挖洞的本能,這個生態池底部只是用簡單的夯實作為不透水層,螯蝦挖洞就會導致池子漏水,改變棲地,不只是蜻蜓、螢火蟲的幼蟲或是蝌蚪活不下去,池子乾了,螯蝦自己也活不了。

再來,因為美國螯蝦顧名思義是從美國來的,在台灣還沒有天敵,所以蔓延速度非常地快。等到他在台灣的天敵發現美國螯蝦是可以吃,恐怕需要一段時間。(信成大哥補充:百香果剛引進台灣時的頭幾年是不結果的,原因是蜜蜂還不認識它的花,不知道可以來採蜜,過了幾年逐漸認識了百香果的花,百香果才因為蜜蜂採蜜授粉而結果)

環境資訊中心的報導:「紅色生態劊子手:美國螯蝦

牛蛙最當初可能是因為可以長得很大隻,引進台灣作為田雞,但是好像不是很好吃,所以就丟到野外來了。然而,他的體型比所有台灣本土種的青蛙都大,青蛙本身又是大近視,對牠們來說體型比自己大的就是敵人,比自己小的就是食物,不只把台灣本土的青蛙當食物,自己也會吃同類(拿出何老師養牛蛙觀察到牛蛙吃牛蛙的照片)。

解說最有趣的地方就是可以與「人」互動,大熱天出席率還是不錯,而且許多都是攜家帶眷大朋友小朋友一起來,解說就是播下一顆種子,期待環境運動藉由這顆種子,因為認識環境而產生連結,進一步懂得愛護環境,最終促成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p.s. 有空來富陽走走喔!搞不好會遇到我為你解說喔!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