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4日

環島後記


補上單車環島主題曲:勢在必行 (這可是我第一次放上影片呢!一邊往下看,一邊聽喔!)
女性團九天環島?
只有第四天從屏東車城到台東知本,拖到晚上七點才完成當天進度,之後好多天幾乎五點(甚至四點)以前就進飯店了,我們的腳程似乎是越來越快。感覺我們女性團,其實也可以九天完成環島!

鐵腿
大概到了第三 第四天,大腿肌肉就無比酸痛,早上起床不自覺伸展時就會一陣哀號,想著:明明腿已經這麼酸痛了,為什麼還要繼續騎呢?WL還一度改編了“我現在要出征“為“我為什麼要騎車?“

後段班
即使是女性團,步調已經不算快,我幾乎都是倒數有名。光出發就慢半拍。來到市區,我怕車;下坡,我怕速度太快,猛按煞車;風光明媚,我又不顧自己騎得不快,恣意停車拍照。難怪壓隊MY要提醒,該騎快一點囉!

既走馬看花又深刻
雖然我們的車速似乎越來越快,但是有好多地方我都想要慢慢看慢慢逛,但是礙於每天安排好的行程,我心裡只好安慰自己:以後再來。快速環島一次就夠,之後要用細細品味的步調瞧瞧。縱然每個點停留的時間很短,走馬看花走了一回,我仍會說這是一種很深刻的環島方式,用“腳踏”完成了台灣島內圈。途中好幾次猛然想起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車,唯一的動力就是雙鐵腳,都有種不太真實的感覺。

單純的美好
整天就是管騎車,什麼事都不必想,也沒有餘力去想,就是拿出所有體力拚了。不記得從哪一天開始,躺在床上腦中浮現的是早上路上的風景,睡夢中也在騎車。夢裡騎車一直持續到完成環島後的一個多禮拜。

環島與禪
環島出發以前,我正在看南懷瑾的“金剛經在說甚麼”,雖然沿途有些不順眼(像是一點都不尊重其他人路權的司機),我也學會調整自己“心無所住”,不讓外界事物壞了我的好心情。

身體不是很聽話的時候,有兩招心理建設,一直告訴自己:
1. ““痠痛過去了 
2. 清楚感受放鬆的““
(”“裡面依狀況放入身體部位)

喬小娜的短片
感謝喬小娜用心製作短片,讓我重溫感動。大部份影片都沒拍到我,因為喬小娜是從四月就開始練習的前段班,當然是拍不到我這個吊車尾囉!但是我們走的路是一樣,又勾起好多環島十天的美麗回憶。

點這邊看短片:喬小娜的環島紀錄

活得很起勁 痛快 精彩
每天騎完身體都大汗淋漓,這種感覺好久不見,似乎是喚醒沈睡多年熱愛運動的身心。好多年沒吃冰了,這一路安排捷安特安排了好多吃冰行程,身體熱呼呼的,也就無所顧忌吃了!讚!

仗著每天騎車上百公里,吃起飯來肆無忌憚,當然也是因為體力消耗很多,胃口大開,後果就是多帶了幾斤肉回來,雙下巴也跑出來了。

很多時候,情緒都很高昂,在一種非常高興的狀態,有時候我會唱歌,有時候我會自言自語,我甚至會大叫。

天時 地利 人和 才得以環島成功
騎完全程之後,發現Chia-Chia所言不假,台中出發真的是最好的,現在想起來,台中到高雄這兩天經過的嘉南平原是起伏最小的,非常適合作為暖身與車磨合的路段。

騎腳踏車似乎是一種很適合我的運動,本來擔心自己膝蓋曾經開過刀,買了護膝,用了幾天反而覺得,護膝造成血液循環不暢是一種負擔,最後就是收入包包不用了。肌肉酸痛難免,偶而頭有點昏,但是基本上,身體非常配合,除了剛起步的摔車沒有出大狀況,台中出發的行程也給沒有甚麼練習的菜鳥一點餘裕。其實,我並不是很有把握可以不上車而完成環島的,但是就是非常順利!

生命多了一層
李崇建在“沒有圍牆的學校”,提到全人中學有個傳統,就是全校師生每年都要去爬座大山,大雄校長的理由是(手邊沒書,照記憶把大意寫下):那是一種深層美好的經驗,除了當下的感動之外,它會留在記憶的底層,往後的人生一定會遭遇挫折與失敗,那時後這種經驗將會浮現,化作後盾支持你跌倒了再爬起來。環島帶給我類似的感受,我又更勇敢了!其實,這是我環島以前,完全沒有預料到的。

繼續騎車
本以為環島結束,腳踏車會再度回到冷宮。沒想到雖然沒有練車的壓力,只要沒有下雨,我還是會牽車出去遛遛。除了往北騎之外,也陸續探索往新店 往景美方向。或許是愛上追風的感覺,或許是想要再度回味環島的百種滋味。

假農舍 真豪宅 (以下屬於罵人的部份,讀者可自行選擇是否看下去)
來到宜蘭看到好多“農舍”。其實不只在宜蘭,幾乎經過的大小路線,都可以“農地要賣”的廣告張貼在電線桿上。想到充滿綠意的農田就要一塊一塊被水泥跟房子冰封了,化身假農舍的真豪宅一棟一棟遮掩住無際的景象,就令人非常痛心。

記得上環境規劃的第一堂課,就是講“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也就是為什麼要規劃的理由,因為若是沒有人來制定使用公有物的規則,最後的悲劇就是資源耗盡,大家都是輸家。這樣的哀歌正在蘭陽平原上演。

來到農村買地蓋房子的理由,不出於想遠離城市的喧囂、想圓一個田園夢、喜愛宜蘭的山水。然而,政府只願意作濫好人,討好地主、中產階級的利益同流合污, 一點都不願意花心思作規劃,扮演好裁判與守門人角色,城市近郊的農田終敵不過利慾熏心,美麗的景象又再度成為追憶。

然而這不又是另一個共業嗎?政府也不重視農業,加入WTO之後,大片良田休耕中,賣地似乎是提供農民比較好的出路。社會大眾對於假農舍 真豪宅普遍的觀感是:這又沒什麼?難怪行政立法院諸公婆膽敢胡作非為,將可蓋“農舍”的最小面積從0.25公頃降為0.1公頃。經過一番查證才發現:農村發展條例規定蓋了農舍之後,整塊土地的90%仍要保持農用。沒有公權力強制執行,法律都是訂好看的。

1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很喜歡"生命多了一層"這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