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從我知道台灣有人在舉辦“手作步道”的活動,我就一直非常嚮往。為什麼呢?
步道其實屬於地景建築的業務範圍,但是投入地景專業以來,其實跟其他白領工作沒太大不同,坐在辦公室的時間還是最多,而我也甚少接觸到實際施工。
另外一方面算是對地景業界的一種反動,怎麼說呢?密大的MLA把我教得很生態,但是實際業界在操作的時候,非但不愛護環境,有時甚至讓我覺得自己是破壞環境的幫兇(像是中國模仿美國郊區的地產項目,此時地景設計師的設計元素
- 花草樹木反而像是粉飾太平的工具)。
手作步道的理念和我很合:
- 用人力取代機具,以免破壞當地生態
- 石頭 木材 泥土皆就地取材,減少運送成本,也最能與當地地景融為一體
- 減少水泥的使用,減少對膝蓋的衝擊,也減少不透水鋪面。
- 尊重其他生物的生存權利,步道寬度約是120公分寬,是可以讓兩個人錯身走過的寬度,夠用就好。
- 目標是做了像是沒做,渾然天成
也算是彌補工作達不到的理想。所以,阿朗壹步道沒鋪到,我契而不捨。十月二十三日,星期天終於讓我在台北近郊的大崙尾山完成的宿願。(雖然在台北住了大半輩子,台北還是有很多沒去過的地方)
這次的主辦單位是荒野保護協會,大崙尾山是他們長期踏查的觀察點,同時又接近市區,所以被選作“手作步道”的試驗點。當然這是要跟台北市政府提出申請的。希望試驗成功之後,可以慢慢形成社區認養,由社區居民或是山友負責施工與維護的模式。
之後,可能會移師福州山。源起於福州山附近居民,得知市政府要發包步道工程,但是當地居民深恐將來出現用大型機具鋪設出,很傷膝蓋的水泥步道,就跑去跟市政府說,他們希望福州山步道由荒野保護協會用手工的方式完成。經過一番協調,市府
當地居民與里長,同意由荒野施作100公尺完成。
許多時候,我們對於生活的周遭有許多不滿。然而除了開口大罵發泄情緒之外,我們好像沒有辦法做出甚麼積極的改變。由社區居民自己跟政府說我們要甚麼,相較而言,就是比較積極的公民參與了。
我覺得非常好玩!哪裡好玩呢?第一是新奇,對我這種都市小孩,拿鋤頭 耙子,搬石頭
撿石頭,鋸木頭(以自己倒下的木頭優先,次之是選擇多分枝的樹木最細的分枝)鎚木釘…都很有趣。
第二可能是成就感吧!在很短的時間運用工具和森林裡的天然原料,就作出好幾條導流木,雖然佔整條步道很小的部份,但是就是很具體的成果,而且是可以真實發揮功用的。
我沒帶相機,但是找到荒野溪山組之前施作的紀錄,請按以下連結,瞧瞧,如何靠著志工的力量完成手作步道:
只要時間能夠配合,我一定還會去的!想來的跟我說!帶隊的大哥說這是一個老弱婦孺都能參與的活動!
1 則留言:
好像很有趣, 如果我們可以全家族一起完成一小段步道, 一定很有趣與紀念價值.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