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13日

來新加坡五星期多了!


轉眼間已經來到新加坡五星期,住進BT宿舍也三星期了,當然生活也逐漸脫離觀光客形態,不過很多時候我還是帶著地圖出門的。

BT宿舍幾乎附了所有傢具,所以這次安置過程的採買部份變得很輕鬆,但是由於面積是過去在香港的將近三倍,而且之前的房客藏污納垢,費了很大的勁打掃。

在空間上,得到了很大的喘息,呵呵!BT和我還可以一人擁有一間書房!也有個後陽台可以晾衣服,晚上洗衣服也不必擔心屋子裡面濕氣太重。

我也努力探索了周遭:
之前說過這裡的書實在太貴了,所以不得不往圖書館發展,以及探詢一些其他的可能。
- 地鐵站附近的公立圖書館:就在地鐵站旁邊的購物中心五樓,早上十一點才開,地方舒適寬敞,假日很是熱鬧,像我這種外國人,只要願意每年多繳一點錢,也是可以借書的。

- 遠在大巴窯的新加坡中醫學院圖書館:得知過去中醫藥文憑的同學已經在九月九日展開新一年度的課程,我也不想落人後,便想自己看看書。雖然這個中醫藥圖書館藏書也很夠我小學一年級的程度了,但是比起以前浸會大學圖書館的寬敞舒適,不免失望。一般大眾可以自由參觀,但是假如要借書就要加入會員了,像我這種非新加坡公民,還要擔保才能加入會員。

- NUS圖書館:這當然是離BT宿舍最近的,然而卻不開放給大眾,除非繳年費成為會員,否則是連進去都不行的實在不知道在了不起甚麼。BT不想幫我借書,所以自己打了電話給圖書館,問教職員配偶使用圖書館的方法,原來繳個SD 32.10一次性費用,我便可以成為NUS圖書館會員,勉強可以接受。

- 百勝樓(Bras Basah Complex):聽說這裡有些有趣的獨立書店,百勝樓確實是個很有趣的地方,在這裡不只有二手書店 簡體字書店 繪畫藝術書籍專賣店,還有好幾家文具店 美術社 書法用具專賣店 小說出租店。但是價格真是非常嚇人,我想買的一本《溫病條辨》通俗講話,書上定價是45RMB (約=NTD 206.23),竟然要賣SD18(約=NTD 427.4),比兩倍還多耶!實在“買boe 落手”,我不得不回台補貨了。

- 從後門出去便是金文泰林公園(Clementi Wood Park),雖然樹種得稀稀疏疏,但是仍然是一片非常大的斜坡綠地,散步 跑步 遛狗都很不錯。再走遠一點,約10-15分鐘腳程的地方,便是西海岸公園(West Coast Park),那已經是可以看到海,聞到鹹鹹海風的地方。

- 從後門出去,大概五分鐘,就是West Coast Plaza,是一個中小型的購物中心,有家高級超市Cold Storage,和一些餐廳 藥妝店 理髮店,算是可以滿足基本生活需求。

- West Coast Plaza過個天橋,就是熟食中心跟傳統市場,還有一家平價超市- 昇松(第二次去發現台灣米酒,感動ne~)。我其實還蠻喜歡到傳統市場買菜的,尤其這裡語言會通(華語 福建話都OK),可以買到很多客制化農產品,例如:我可以買兩人份的青菜,而不是超市裡固定份量裝好的一袋;我可以請肉販幫我雞腿切塊 瘦肉切片。買完菜之後,到熟食中心喝個仙草水或豆花水(其實就是豆漿),非常輕鬆愉快,算上人生ㄧ小樂事!

- 看似很方便,但是非得到金文泰站(Clementi Station),才有銀行可以開戶。所以有時候我們還是要去地鐵站。因此我們又發現一些好吃的店 – Bengawan Solo Cake Shop 的娘惹點心做工很細,名不虛傳!排隊吃宏興利海南雞飯也是值得的!

- 公車:因為去地鐵站還要先搭公車,因此我努力在開發公車直達目的地的出遊方式。經過幾次的嘗試,發現若是要前往市中心,可以搭乘沿著海岸邊行駛的公車,到港灣站(Harbourfront),只要20分鐘。而港灣站正有全新加坡最大的購物中心Vivo City,逛過一次而已。

- 計程車:傳聞果真不假,在星國攔計程車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在路上要隨手攔車,會發現大部份的車不是已經載了人,就是亮著Hired的燈,等個15-20分鐘是家常便飯,那就叫車囉!嗯!非但不打折,還要加個SD 3,尖峰時間還會叫不到呢!

- 吃飯的附加費用:離開熟食中心,吃飯的零零總總附加費用非常驚人,除了最基本的++之外(一個代表10%服務費;一個代表7%稅金),還可以加上溼紙巾費 小菜費(一碟花生SD 3),這點跟香港有得拼的!

- 當然我也開伙了,還是煮得很簡單。發現兩種簡單新吃法:1) 米苔目:措手可得,跟其他蔬果蛋白質混搭la la e,就是一餐。2) 排骨湯:來自肉骨茶跟無辣不歡的發,煮一鍋排骨湯(配方當然就是在香港習得的煲湯囉!),在配上醬料 主食,就可以填飽肚子!

- 電視:經過一波三折,現在終於進入穩定狀態,這裡台灣節目還真不少,台語劇大受歡迎,看到配上“國語”發音跟中英文字幕的“愛“、”夜市人生“,”父與子“也在預告了。偶像劇當然也熱力播放著!嗯!還有星光類歌唱比賽節目。

- 要用福建話(+ 英語)思考:就像在香港要用廣東話(+ 英語)思考,這裡看到中文字時,要用福建話+ 英語)思考。例如:菜市場拉了張告示說“本巴剎將於xx日進行清洗“,”巴剎“是甚麼呢?原來是bazaar,用福建話念,比用”國語“念”巴剎“比較像bazaar。另外,在香港點飲料時,店員會問你要”凍的“ 還是熱的?在新加坡店員會說冷的 還是”燒的“因此雖然我們在這也是外國人,但是在新加坡比較不覺得自己像外星人,尤其與在香港相比,在這裡無論是EnglishSinglish,福建話,華語都不難理解,而且也不因“講國語”被歧視。BT說講廣東話的壓力真的好大喔!初步瞭解,這裡也有不少廣東話族群,會點廣東話也不錯,但是一定要講廣東話就很痛苦。

- 在購物中心地下街裡看到許多年紀很大的人在做收盤子之類的工作,在我印象裡,無論在台灣或香港,這類工作的年齡層大概是20-50,有可能是香港老人每個月有HKD 1,000的“生果金”(像是老年年金)或有子女供養,所以不須要出來工作;也有可能新加坡政府規定這類工作不得有年齡限制,甚至要優先錄用長者。

1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佳靜, 我下禮拜要去新加坡囉
我發現沒有你的聯絡email
你email給我好了 leemiho@gmail.com
我們再討論看要不要約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