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4日

澳門 - 超乎想像好玩!

自從搬來香港,澳門一直都在我們的"待玩名單"上,不過也不是很積極,因為我心裡面對澳門的印象,離不開賭博 享樂,對於世界遺產沒有太大期待。所以終於在來港兩年後,在威尼斯人打折的誘惑之下,我們成行了!

第一天天氣不是很好,船也很晃,進了房間之後,看到這麼大 這麼舒服,室外陰又濕,差點就賴在旅館不出去了。還好,我們還是不畏風雨展開探險。

第一天:2010/10/11
新馬路:
- 民政總署大樓 & 郵政總局:因為當天是星期天,無法入內參觀,所以就是在外面拍照準過,否則前者的圖書館跟後者的花園應該是頗有看頭。

- 聖母玫瑰堂:這是個小巧柔美的教堂,歷史可以回溯到1590年。我還喜歡教堂前的小廣場。從議事亭前地一路走過來,本以為這裡已經是盡頭了,等到真正走到教堂前,才又柳暗花明又一村發現旁邊還有一條路呢!這種設計很古典歐洲!

- 大三巴:澳門的地標,三巴取自San Paulo的葡語發音。根據在某一家小店看到一支動畫描述,原是個大教堂,一場由附近民居開始的大火,把教堂燒到只剩下現在看到的牌坊。現在改成露天博物館,但是可能因為是天雨關係,看得不是很清楚。牌坊上仍然有許多浮雕,甚至中文字。

- 舊城牆遺址和大三巴哪吒廟:就在大三巴旁邊,在這裡可以發現澳門的好幾個層次,包括:
1) 明朝的舊城牆遺址(當時澳門是明朝領土,但是葡萄牙人悄悄佔領,蓋了城牆,明朝官員認為城牆不敬天朝上國,於是兩方建了又拆,拆了又建好幾回合,直到明朝北方受滿清威脅,無暇南顧為止)
2) 民間的哪吒廟信仰(似乎港澳的廟宇關門時間都很早,六點以前下班)
3) 葡萄牙人的大三巴
4) 回歸中國之後,慶祝中秋的花燈(花燈粗制濫造,是否反應新的統治者品味不佳?)
5) 新葡京飯店:是賭王旗下資產,造型特殊又金光閃閃,很是財大氣粗

- 明記食品商店:碟仔糕,超便宜跟書上寫的一樣,一件兩塊。老闆似乎不以營利為目的,純粹就是賣個kimochi的,我們買了一個朱古力糕,一個馬豆糕,老闆就很高興地跟我們聊天, 談他的選材用料心得

- 九如坊:晚上想吃點葡國菜,照旅遊書上點的焗鴨飯 木糠布甸都很好吃,但是其餘多點的就比較普通了!

- 隨便亂買的豬扒包跟葡塔:BT說比香港澳門茶餐廳的難吃,下次非去找個老店試試。

- 下午跟晚上隨便賭了兩把,全數摃龜,於是我們便放棄"使用飯店裡設施"的念頭,專心往外玩了。注意:雖在澳門,賭場通行的貨幣是港幣,最低賭資也奇大(猜大小動輒200HKD起跳,似乎遠超過Las Vegas水準),不是我們負擔得起。

第二天:2010/10/10
下環區
- 媽閣廟:具說Macau就是從"媽閣"而來,而媽閣廟就是供奉福建人信仰的媽祖。媽閣廟依小丘而建,上有許多騷人墨客題字的巨石。BT對正殿裡對聯的一句"天地本無私 諸君到此恭求善事需行一兩件"頗有感觸。

- 鄭家大屋:旅遊書上寫著不知何時開放,我們經過屋後時,也以為只能在外面拍拍照,沒想到,走到正門工作人員歡迎我們入宅參觀!這是一個大驚喜,雖然因此犧牲掉原本排定的美食時間,但也是非常値得的!這是一間揉合中西的大宅,在中式斜屋頂 木造房子的架構之上,可以發現許多西方的裝飾元素,如廊柱 拱頂 璧雕 弔燈...。當然以前人的房子,對於細部裝飾的考究,真不是現代風格比得上的。

- 亞婆井前地:是個可愛的小廣場,據說是葡萄牙人最先在此聚居。

- 主教山小堂(西望洋聖堂):教堂本身普通,但是因為坐落在山頂,視野很不錯。

- 媽閣長城燒烤:菊花茶 牛小排 烤鮮墨魚 都很味美!

- 美的雪糕:只能說是為了全澳門唯三的雪糕手推車而吃,冰淇淋本身超小一球,也沒太大特色

- 南洋粿條麵食店:BT對於這家店,非常期待,也非常堅持。果真用料實在,價錢又便宜,豬肉丸粉絲跟豬雜粿條都很棒!回來之後,BT唸唸不忘!

- 澳門豆師傅:依依不捨離開下環區買了一罐豆漿,豆味算濃。

這次玩得開心,大概有以下幾個原因:
- 一開始沒有太大期待
- 旅遊書的幫助,我們是用正文社的澳門珠海週末消遙遊,雖然書上的標價有些過期了,但是敘述平實,評價客觀,按圖索驥去吃吃喝喝,都沒失望。
- 澳門歷史遠超過香港,可能也是因為發展沒有香港快,所以古蹟得以保存。
- 連鎖店遠少於香港,各式各樣小店舖得以繼續經營下去。
- BT認為澳門人普遍比較悠閒,願意多跟你聊兩句,會熱心跟你報路。

嗯!我們應該會再去!

照片放在:
20101010Macau

2 則留言:

BT 提到...

南洋粿條真的很好吃。想要明天就再去吃!

匿名 提到...

要不要出一本旅遊書呢? 以前決不會想去澳門玩, 看了你的文章我就有點心動了.

Do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