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住台北,少了許多返鄉塞車之苦,可是今年阿妮覺得過年待在台北太悶了。阿公初五生日,所以安排一趟很短的台中/鹿港兩天一夜小旅行,初三出發,初四回家。因為我的關係,我們初三下午三點多才從台北出發,一路上車速不算快,但是也沒遇到完全動彈不得的情形,包括在湖口休息站停留一次,大概開了四個小時,七點多才到台中。比起初四從鹿港回台北,初三真是小局。
大約下午四點,我們從鹿港離開。難得是我開車,所以印象更是深刻。從市區道路接到高速公路這段大致平順。上了高速公路,時速能夠超過80公里的順暢總不會超過15分鐘,開車其實不累,塞車一直踩煞車就很費神了。警廣的路況告訴我們,過了大甲就會恢復時速六 七十,光是從鹿港到大甲,大概就開了一個半鐘頭,更慘的是,過了大甲,情況也並沒有好轉太多。
快到了新竹,我們聽從路況建議,改走替代道路,剛開始順多了,但是不知道是不是太多人換走替代道路,濱海公路出現爸爸生平以來的大塞車,於是,我們決定下來好好享用晚餐,以走更長遠的路,好在老天保佑,吃完飯走回中山高,一路順暢,連沒事都塞的楊梅都行車無阻,最後十點半到家,扣掉吃飯一個半小時,總共開了5個小時。
寫這些流水帳,是想以親身經歷告訴大家,台灣的交通政策大有問題。應該把歷任交通部長放入初三初四的車陣至少八小時,好好感受一下錯誤的政策讓人民如何痛苦。
台灣的地小人稠絕對沒有本錢發展以私人小客車為主的交通模式,即使地大物博如美國,近年來也嘗盡了依賴汽車的苦果,更何況是台灣呢?阿妮建議政府填海,增闢景點,但是這就像開闢新道路一樣,一開始會很順暢,於是就會吸引更多人使用這條路,而且增加買車的慾望,到頭來車輛的成長,再度造成壅塞,也就是"Fundamental Law of Highway Congestion",最近也由多倫多大學的兩位經濟學教授Duranton和Turner經由研究美國1983-2003年間的資料得到證實:只有針對壅塞定價(congestion pricing),才能解決塞車問題。(詳細內容請見:The Fundamental Law of Highway Congestion:Evidence from the US)
在香港住了半年,感受更是明顯。香港絕對比台灣人口密度高,但是香港的交通卻比台灣順暢,為什麼呢?因為不收關稅,在香港買車比台灣便宜,但是首次登記費(first-time registration tax)卻高的驚人,從買車費用的35%到超過100%不等,依汽車排氣量大小而有所不同。除此之外,香港政府也從油價牌照費 年度車檢費來抑制私家車成長。根據wikipedia的Transport in Hong Kong辭條,目前香港約有52萬台領有牌照的車輛,其中私家車佔約六成五,根據香港政策研究所的一篇文章"In Search of a Sustainable Transport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Hong Kong",以每人平均擁有的車輛數比較,香港是新加坡的一半;台灣的三分之一。
不開自己的車,那要怎麼"行"?抑制小客車的同時,要有良善的大眾運輸作配套。香港超過八成的"行"是倚靠大眾運輸系統完成的。我們一群沒車的台灣人去爬山不得不佩服,在香港無論要去哪裡玩,不管是西貢或是港島的龍脊,總有公車會到,而且公車比台灣令人信賴許多。幾乎每個社區都有個大巴士站(通常都在地鐵站樓下),通往各地的巴士皆在此匯集,有時候我們也會懷念有車的日子,但是沒有車幾乎也可以到達所有想去的地方。
台灣的捷運來的晚了,所幸台北捷運已經給台北人好幾年便利;高雄也有了;台中也動工了,配合上台鐵和高鐵(趕快加上通往桃園機場的輕軌吧!),台灣的大眾運輸交通骨幹已經成型了,其餘的就要用公車來配合了,畢竟軌道還是比較受限,成本也比較高。
MSN的2009年1月份臺灣汽車市場銷售報告第一段:"自去年底持續醞釀的減免貨物稅方案,終於在立法院三讀通過,並在產官協調下敲定施行細則後,由財政部公告自1月19日起實施至98年12月31日止,法案明訂的排氣量2.0以下小客車、小貨車與小客貨兩用車,均適用定額減徵貨物稅三萬元利多消息。"跟香港政府利用各種手段抑制小客車成長呈現明顯對比。
這樣的"政策利多"一昧鼓勵人民買車,刺激汽車銷售量刺激景氣刺激汽車產業,卻一點也沒有考慮道路飽和程度,有沒有想過我們的路已經夠擠了,每逢佳節倍動彈不得?是非常不負責任的治標政策。更不要說"節能減碳",完全只是好聽的口號而已。 從環境的角度看來,我們的空氣和水也已經夠髒了,還需要增加更多汽車排氣量增加毒氣和重金屬,污染呼吸道和地下水嗎?
台灣就是人口稠密的小島,每個人/家庭都有一台車齊上路的結果,就是大家哪裡都別想去,全部一起塞在路上。該是改變思維的時候了!想要讓這麼多人都行得通 行得有效率,只有仰賴大眾運輸系統。
5 則留言:
你很棒耶!趕在台灣開車. 我出國前可是開車上班一段時間,但現在回台灣我可不敢開車了.騎機車照鑽就是了.
香港有私家車的比例比新加坡低,但是我感覺香港比新加坡擁擠
新加坡也是想盡辦法想壓低車子的數量 因此在新加坡買車非常的昂貴, 買一輛accord大概可以在台灣買到bmw甚至benz的車子了
此外,它的油價也高昂,如果要開車到馬來西亞,在邊界還會被抽檢,如果油桶不滿3/4而去馬來西亞還會被罰錢,因為政府視此為到馬來西亞購油, 予以懲罰. 新加坡的捷運也很發達, 尖峰時段入商業區還要多付一筆錢.這都是新加坡政府的手段之一, 有這些手段,為什麼比例還是比較高呢?
因此我猜想還有其他原因,例如從人口稠密度還有每人佔有空間來看之類的. 美國這麼大,除了少數都會區外,沒車真的和沒脚一樣啊!
讓我來回答先:
港島的道路很擁擠,那是因為港島真是全世界最擠的的地方。其實出了港島,都很順暢。
關於香港的人均車數比新加坡還低,是提出兩種解釋:
(1)香港人買車要先有停車位才能買(相信新加坡也是一樣;只有台灣這個爛政府沒有這樣規定)。但是,香港的平均地價一定比新加坡高很多。所以,點點點。
(2)香港人的所得分配極為不均。買不起車的人口比例比新加坡的還低。
我想,兩個因素都是存在的。
修正:
上貼文中第二點,應該是比例比較高。
PS. 我是BT
關於先有停車位才可買車, 東京也是如此,如果這真的是原因之一,不妨比較東京的平均車輛
台灣,以台北為例好了,因為台北最擁擠,就算有規定先有停車位,大概成效也會很差啦. 想想看台灣的越區就讀相關的簽戶口情形,到大學的黑戶,要有個借停車位的對策不難. 我認為以台灣的民情,愈是管制常常愈是糟糕. 至於新加坡這種沒講人權的地方(現在還用鞭刑還公告尊臀被打後的慘狀以示警惕),有什麼規定都不奇怪的啦
ps/我知道你是誰啊,你的部落格名字不就是那個嗎
過年完看到一則讓我吐血的新聞
交長毛治國發表對今年農曆春節國道行駛表現的談話
毛部長說他很滿意今年的交通
他說比預期的順暢
我一邊聽著廣播真想衝去質問大言不慚的毛部長
今年國道的交通是由史以來最差的吧
除了國道塞爆 連省道 西濱一段也塞爆了
他居然敢大言不慚地說很滿意今年的交通
我想他一定是沒被塞在今年的車陣
不然就是睜眼說瞎話
因為現在的馬政府只要掌聲 不要虛聲
連塞爆的交通都可以說成很順暢 很滿意
唉~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