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20日

名正言順 理所當然的歧視

昨晚(7/18/08)看一個小時不到的綜藝節目,馬上又目擊到兩個不甚好笑的"笑點":

超級星光大道

林芯儀選了江蕙的"紅線"表演,評審黃小琥在講評時告訴她:不要以為選台語歌就很土主持人陶晶瑩幫腔:對啊!就像演鄉土劇也是有水準 帥氣的(意指陶晶瑩先生-李李仁),跟語言無關啦!

我愛黑澀會

評審要兩位表演"雨傘熱舞"的美媚說明一下服裝,兩位美媚便哈哈大笑,說是要"向台妹致敬",然後便指向另一位黑澀會美媚-玉兔,說:挑選衣服的時候就想到玉兔穿衣服的風格全場包括玉兔都笑歪了。

綜藝節目的"笑點"常伴隨著自以為"在上"的歧視,像是台灣國語或是原住民講話口音,或是"很台"都是主持人開玩笑的對象。大家都哈哈大笑,沒什麼不對。雖然公民與道德課本教我們要尊重多元文化,等到考試的時候,我們也會作答。不過真實的社會卻不是這樣運作。

有發聲權的電視節目主持人會去為了採訪外國來賓"作功課",詳細閱讀外國來賓的生平過去,卻沒有花心神去了解生活在同一塊土地和自己不太一樣的其他族人,不同的成長文化背景。聽到"不字正腔圓的國語",馬上是去嘲笑;看到穿著打扮並不迎合歐美日列強帶動的流行,帶貶意的"台"就冠上去了。言者認為這合於開玩笑的尺度,從來不必檢討自己的言行,更不必擔心因此丟工作;聽者似乎也一笑置之,不以為意。

即使廣播電視不在對"方言"的播出時間設限,但是福佬話早已被打入非主流,或說更難聽一點-不入流。雖然"鄉土劇"很紅,收視率總是遙遙領先,它的內容與質感卻只是加深台灣人五十多年來受國民黨洗腦,貶低自己文化價值的印象。

離題一下:

福佬話好像到處都聽得到,人人都會講,可是能夠精確精緻使用到精髓的人口卻在日益萎縮,它不像原住民語或是客家話,無法在商業競爭中生存,必須另外設電視台"保護"。然而,在商業的邏輯下,福佬話只是種"口語",遣詞用句並未被認真看待,即使電視天天上演,仍無法扭轉福佬話的形象和命運,它仍持續往死亡之路邁去。

回來

大家不都住在台灣嗎?為什麼"台"會成為一個具貶意的形容詞呢?台灣超過一半人口的母語是福佬話,為什麼講福佬話,就沒水準呢?更何況是其他少數人呢?無論是最先住在台灣土地上的原住民或是最近才加入台灣的東南亞勞工或是配偶。他們都不符合主流文化價值,所以他們講的話 穿的衣服就好好笑?

台灣的族群問題不若美國的種族問題嚴重,正因如此,我們選擇漠視或是忽視,從小都沒有打預防針。一旦遇到"不同",我們反而不知道要怎麼面對。遇到比我們"強"的歐美日,就是哈;遇到弱勢族群或是國家,則是哈哈哈。然而國力有強弱之分,文化卻沒有高下。期待一個標榜多元的社會的每一員,能夠以開放 同理心去看待和自己不同的他者。

3 則留言:

GGs Adventure 提到...

為什麼說福佬話朝死亡之路邁進? 我還是沒看出端倪

這篇讓我想起我以前的舊文,放在不開放的空間(要密碼) "台語是粗鄙的語言?"http://sg2dg.spaces.live.com/blog/cns!F3D9E2333DBDEB85!243.entry"

如果你有興趣,再開放給你看!

winddriver 提到...

台語是不是滅亡或許不是最重要的問題。如果會,應該至少也要兩百年時間。如果不會,那當然更好。甚至,管他台語存不存在,我猜KC比較在意的其實是人跟人之間怎麼相處,怎麼尊重不同文化與習慣的人,強勢的人如何在一個社會中學會謙卑誠懇看待弱勢的人。而不是像那些自然為不台的人來嘲笑「台」的人,或者像那種包裝歧視於笑謔之中的綜藝節目。(例如全民大悶鍋的阿洪之聲。)

匿名 提到...

人之間的相處當然重要

但.宣布一個東西(語言,文化等)的走向死亡卻讓我感到驚心動魄 甚至恐懼

也許我太認真看這個宣布或預測, 但KC不也是認真的認為強勢弱勢間的互重是基本且必要的?